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文物朝代:晋朝(A.D.303-361)
文物尺寸:23 x 14.8cm
文物形式:册, 纸本
文物描述:王羲之(约西元前303-361),祖籍山东,出身仕族世家,西晋末随父南渡,作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东晋永和年间(西元前345-356)去职,与东土名士尽山水之游。热衷诗歌,音乐与书法。他学书历程是由近而古,转益多师,取资广博,尤其精研体势,将秦篆汉隶各种不同的笔法,融于真行草体中,形成最佳体势,所以唐朝人称颂他“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为万世宗师”。这是一件行楷书短简,内容是大雪之后向友人问候。明代鉴赏家詹景凤指出,此迹笔法圆劲古雅,意态闲逸,对赵孟俯的行书有很深的影响。从用笔来看,此帖多圆钝的用笔,点画勾挑都不露锋,结体平稳匀称,在优美的姿态之中,流露出质朴内敛的意韵。干隆皇帝极珍爱此迹,誉之为“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干隆十一年,他将此迹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宝藏在“三希堂”中。此帖一般认为是唐代精摹本。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文物朝代:晋朝(A.D.303-361)
文物尺寸:纵:24.7厘米 横:46.8厘米
文物形式:卷, 纸本
文物描述: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东临沂人,后来移居浙江会稽。为名门之后,曾任右军将军,所以又有“王右军”的称号。王羲之初学卫夫人,后来又博采众长,研习张芝(卒于 192)、钟繇 锺繇(151~230)、蔡邕(133~192)、张旭(卒于 206)等人的书法,创造了妍美流丽的书风,有“书圣”的美誉。这件书迹是双钩廓填(以透明或半透明的纸覆于原作上,先双钩字的轮廓,再逐笔填墨)的方法,摹写在硬黄纸上,包含了三封短信。第一则为“平安帖”,是一件行书兼草书的作品。第二则“何如帖”和第三则“奉橘帖”都是用行书书写。三帖中,“平安帖”的运笔提按顿挫变化较多,一些牵丝引带的草书笔法,十分灵巧;“奉橘帖”的字形大小偃仰,也很富变化;相形之下,“何如帖”就比较端整。
商品介绍
商品信息
运费与其他信息
- 商品运费
- 付款方式
-
- 信用卡安全加密付款
- Alipay 支付宝
- AlipayHK 支付宝香港
- 退款换货须知
- 点我了解设计馆的退款换货须知
- 问题回报
- 我要检举此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