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呓长夜多》
作者|麦树坚
插画|青花工作室
设计|曦成制本
出版社|后话文字工作室
出版日期|2022年 8 月
──
疲于告别的年代里,人可以离去、建筑可以废弃、美食可以失传、巴士可以停运……记忆彷如忒修斯之船,一直随城市发展清拆重建。午夜梦回,仍使你念记的,可会是一个个有你在内的故事?
“后来林达单独去谷德楼天台看中秋夜景,这次林达俯望方形天井,多个楼层的住户在走廊挂上七彩花灯,又以走廊栏杆对角牵引的方式将另一组花灯悬垂在天井半空。因此,大家对肮脏的井底突然失去戒心,在那里燃放天灯。
祈福天灯乍明乍灭,冉冉上升引起居民哄动,天灯四面都写上字:友谊永固、学业进步、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平安是福。 ”──〈终章:七海事件〉
《呓长夜多》是香港作家麦树坚首部长篇小说,故事围绕公共屋邨“谷凹邨”的小店“喜喜办馆”,以这个售卖居民生活所需的必经之地,串连起基层市民综横交错的生活轨迹。办馆老板苏淦一家的曲折命运,折射公共屋邨以及城市的盛衰,只要曾在屋邨待过,应对小说中的文具铺、冬菇亭、家庭医生诊所等无一陌生;中秋节的万家烛火、风季的天井雨景,乃至街坊唱K嘉年华,都成为后来难忘的风物;阴暗的楼梯转角、隐世雀馆、升降机则时时似要将人吞噬。
公共屋邨作为香港的重要城市空间,小说中书写的日常经验和细节,充满本土特色;然而,除了写实的庶民生活,神秘诡异的传说,也借着紧密的邻里关系而口耳相传。麦树坚笔下的谷凹邨虚实交错,市民生活与史前巨兽奇妙交织,结局却共同迎向一个遥远迷离的未来。在时空的彼端回看,这个仿佛栩栩如真的屋邨、这些人们耕耘过的日子和爱恨,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如古代神话的通天犀,不过是有人凭空捏造的幻想?
或者有天,读过这本书的人会这样说──
很久很久以前,那屋邨不只是建筑物和道路,
还是我们一起活过的地方。
──
◎ 推荐语(节录)
即使不同世代的读者,只要他是香港人,读到麦树坚笔下的尚城,遇上那办馆、那文具铺、那商场、那巴士、那地铁站、那球场、那廉租屋那徙置区那屋邨,自有久别重逢的感觉。麦树坚满怀诚意,却故作暧昧地告诉读者:《呓长夜多》或许是“足以流传后世直至人类终结的尚城地方志”。
──陈国球(香港学者)
我读《呓长夜多》而感受到文字细密的吸力,亦在老屋邨的暗影和转角之中走不出来。就像看着《清明上河图》倒转了九十度,变成垂直高耸的楼宇,仍一直添砖加瓦、不断增生。若随意聚焦某处某人,便有了故事和声音,而知昔时市价、人情流转,而至年代变幻。那些从背景不断响起的流行歌曲和电视剧,总让人想起一些旧时光,然而又岂只是情怀和念旧而已。谷凹邨像是一座内部构造精密的老钟──它本身就是时间的容器,而可以自外于现实,齿轮嘎嘎作响,继续幻化说不完的故事。──龚万辉(马来西亚作家、画家)
在这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里,树坚以“谷凹邨”这个虚构的屋邨为核心,向我们讲述了一段由七十年代起,横跨三十多年,具有厚实现实基础的香港故事。通过小说琳琅满目的人物群像,作者在刻划人物活动空间的同时,唤起几代人生活里一个个动人记忆。
──唐睿(香港作家)
它就像那样一本“手册”,它完整道出屋邨在物理意义上的建筑和居住环境外,还有由这些空间造就与塑造的日常生活文化与社会关系。原本要道出这一切,也许要许多本专着才拼得出比较整全的图像,《呓长夜多》反而以虚构的强大力量,通过谷凹邨展现了无数的屋邨面向。⋯⋯这是一本让人想一边读,一边走访公共屋邨,在那里坐下来细读的小说。
──黄宇轩(香港城市研究学者)
商品介绍
商品信息
运费与其他信息
- 商品运费
- 付款方式
-
- 信用卡安全加密付款
- Alipay 支付宝
- AlipayHK 支付宝香港
- 退款换货须知
- 点我了解设计馆的退款换货须知
- 问题回报
- 我要检举此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