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妈祖同行_艺术家朱朱的信仰生活实践记

RMB 100.30
  • 结帐后填写并分享,免费帮你寄送电子贺卡。 电子贺卡是什么?
  • 付款后,从备货到寄出商品为 2 个工作天。(不包含假日)

优惠活动

关于品牌 逛设计品牌

朱朱艺术创作工作室
朱朱艺术创作工作室
台湾
4.9
(148)
上次上线:
3~7 天前
回应率:
90%
回应速度:
1 日内
平均出货速度:
1~3 日
与妈祖同行_艺术家朱朱的信仰生活实践记 - 刊物/书籍 - 纸

商品介绍

信仰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命实践   大甲妈祖遶境进香、白沙屯妈祖进香、徒步环岛全台妈祖庙、   手绘妈祖各地驻村策展、发行《台湾妈祖历》、请妈祖登嘉明湖及走四国遍   路……   妈祖教我的事无关崇拜,而是慢慢去感受及实践身为一个人的过程   我们是大海的孩子,顺着洋流乘风破浪,   到流着奶与蜜的地方,不要忘记先民们的筚路蓝缕。   我向祢祈求,随祷即应,圣母妈祖!   愿美丽的岛屿能摆脱环境的灾害、人为的纷扰。   朱朱因大学时对生活迷惘而向妈祖祈求,感觉得到了回应,于是开始追随妈祖遶境进香、徒步环台朝拜各地妈祖庙,更绘制妈祖图像,于各地驻村、举办妈祖艺术展,出版《台湾妈祖历》;她还供奉了一尊慈艺妈祖,请妈祖去台湾各地旅行,同访不丹和日本四国。累积十多年创作与在地参与,走遍以妈祖(庙)为中心延伸出的生活足迹。   朱朱透过文字重新梳理这十五年来与妈祖同行所见的风景,踏过的土地、遇见的人、交织的故事,彰显了信仰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命实践,绵延而扎实。 ----- 专文推荐   殷宝宁/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同心推荐   Josie/《走向内在》作者   片仓佳史/旅居台湾作家   余国信/嘉义市洪雅文化协会总干事、洪雅书房房主   李干朗/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林美容/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徐铭谦/台湾千里步道协会副执行长   素素/晃晃二手书店   陈郁秀/白鹭鸶文教基金会荣誉董事长   陈璧君/云林县文化观光处处长   雪儿/旅人作家   单彦博/鸡笼卡米诺创办人   杨雅萍/见书店主理人   郑宇展/Chan Chan's Travel Story 主理人   (依姓名笔画排序)   遶境、进香、环岛苦行、跨越国境朝圣、四国遍路、各地驻村创作、举办许多活动展演……朱朱与妈祖同行的旅程不仅仅是宗教上的追求,一步一脚印的踏查如田野调查般细腻详实,信仰已内化为一种真切的生活方式,过程中的种种反思感悟,强化了仰望,更淬链了内在,谦卑虔诚且纯粹动人。读完书,让人也好想立刻出发去找妈祖啊!──Josie《走向内在》作者   朝圣是向着心中灵性之所向的圣地前行,或是搜集沿线以妈祖之名的庙宇,出发以后,沿途可能会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挑战以及各种无法言喻的机遇,要能完成旅途,需要仰赖无数陌生人的善意。跟着妈祖遶境,是从圣地出发,巡行黎民百姓的生活空间,因着神威庇荫,最能密集体验善念善行的聚集,感受慈悲的愿力,因而心中满溢欢喜。本书朴实地记录下朱朱多年来,从事这两种方向的旅行脚迹,为各种不同的环岛或长途健行,多一种想像与观点。──徐铭谦 台湾千里步道协会副执行长   朱朱与妈祖同行的故事一直是长距离徒步领域中特别的存在,透过朱朱对台湾各地妈祖的描绘,不只可以感受到宗教带来的力量,也能透过朱朱过往的旅程中去了解,台湾各地对于妈祖信仰虔诚的故事,也因为认识朱朱的妈祖创作,现在工作室墙上都是满满的《台湾妈祖历》,感觉自己一直都被妈祖保护着!──单彦博 鸡笼卡米诺创办人   指挥手部运动是大脑的工作,朱朱手下的笔是链接心灵的。绘图经过扎实的练习,除了脑中的擘画,还有手部的反射与身体记忆,每一笔画都是累积的美感与经验。说朱朱笔下的妈祖是链接心灵的产物,因为静心细看,每一帧作品都像是一种指引,呼唤迷途的人们回到该要走的道路上,并满溢着祝福。──杨雅萍 见书店主理人   行遍千万里路,回头历历在目。因为经历过万般艰辛,感知生命的可贵,故把所感化作文字图像,作为媒介,共享福报。这本书,记录了朱朱这一路来的不容易与正向面对人生的态度,无可取代的生命故事。──郑宇展Chan Chan's Travel Story 主理人 ----- 作者简介 黄朱平(朱朱)   台湾台东人。大学课后与妈祖偶然的谈天得到启发,进而踏上追寻妈祖婆足迹的路。二〇〇八年起开始参与以徒步为主的妈祖进香活动,二〇一〇年徒步环台后,以线稿白描的方式绘制各地妈祖画像,累积至今已逾两百件作品。   二〇一三年举办“跟着妈祖去环岛:图文创作摄影展”巡回各地,并供奉了一尊“慈艺妈祖”。   二〇一四年出版《乃境:朱朱的徒步环岛记事》,将徒步环岛的心路历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   二〇一九年出版《作度人舟:朱朱手绘妈祖图集》,将累积十年的作品,以经折页装帧结合“天后领军,艺术遶境”集章活动,打造一条台湾的祈福环岛之路。   二〇二〇年起,以手绘妈祖图像结合孔版印刷,条列国定、各县市民俗文化资产妈祖活动的《台湾妈祖历》发行,带来各地妈祖婆年年的保佑。   随着时序流转而迁徙,长期在台湾各地驻村创作,在旅行中觉察自身与土地、环境之密切,相辅相成,因而以民俗文化及人物为创作对象。手绘黑白线稿、摄影佐以书写各地的行旅足迹,呈现直观感受最单纯的面貌,表达人与环境之间时空转换的情感交流。虽然非科班出身,却带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些创作,是她找寻内心宁静,实践生命及创作的老师。   粉丝专页|Chu's studio 朱朱艺术创作工作室 ----- 目录 推荐序 出发了,就在路上了/殷宝宁(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自序 PART1追寻 “不然,我跟祢去进香好了。”──一切是这么开始的 “记得刚认识的时候,妳二十五岁。”──大甲妈祖遶境进香 “这是婆仔要赐给妳吃的啦!”──白沙屯妈祖北港进香 “踏出第一步就成功了一半。”──徒步环台妈祖庙巡礼 “妈祖娘娘您请坐!”──与妈祖的缘分与梦境 PART2创作 “笔是很有力量的。”──手绘妈祖,出版《作度人舟》作品集 “就像妈祖来到我家一样!”──关于《台湾妈祖历》计划 PART3驻地 “只有阿嬷可以请我喝三合一咖啡。”──新北瑞芳黄金博物馆驻村 “我看背影就知道是妳!”──金包里二妈野柳作客 “第一次听到用白话文台语念疏文。”──鹿港驻村与今暗欲来拜天公 “神明也需要火光的温度。”──参与马祖元宵摆暝祭典与回外婆家市集 “感觉被妈祖环抱了,很感动……”──澎湖县红罗村驻点 “妳要来嘉义,真的吗?”──嘉义驻点,追忆玉山旅社 PART4远游 “该怎么称呼您?”──我供奉了一尊“慈艺”妈祖 “有心、发愿而实际行动。”──恭请慈艺妈祖登嘉明湖 “妈祖怎么搭飞机呀?”──慈艺妈祖拜访不丹 “我们是同道中人!”──同行五人,慈艺妈祖四国遍路记 后记 台湾妈祖祭典 朱朱追寻妈祖的行旅纪录 延伸链接 ----- 推荐序 出发了,就在路上了 殷宝宁/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这是一篇推荐序,感谢有机缘可以抢先拜读。初次读完,满满感动,情绪还停在字里行间,很多感受想说,却显然迷失在如此丰富的生命行迹中。   速度,是当前世代面临的绝大挑战之一。我们习于各种“无时差”,各种“即时”、“在线”,甚至要求“超前部署”。人们习惯且默认的交互与运转速度,包含眼球与手指所及之处,片刻不得留白。但这回,摆脱“即时”与“速度”的捆绑,借由阅读,跟着朱朱一起以文字飞阅超过十五年的青春累积点滴。不同于纸上神游,或指尖时空穿梭,在朱朱的文字描绘所及,行走之间,旅程步步推进,是人生探索,更照见生命跌宕起伏,如迳流一般,悄然却能量满盈。看似一直在变动与行进,却有着更为坚毅而厚实的宁静无畏。书中好多感人的句子,引领读者走上人生的平安路:“在最饿、最累时,来自生命的温度更加深刻,铿锵鲜明。我的启蒙也许来自看待生命的姿态,出走的那一刻是由妈祖带着我旅行开始。”   宗教里的“朝圣”之旅,本质上即是以身体践履,身体的苦行,加诸于心理的修炼,透过这个具有信仰意涵的步行,看似要确认与呼求自身的信仰,其实乃是寻求内心的安放自在。在这本书中,从二○○八年跟着妈祖进香队伍开始,走路,是朱朱思索与寻求体悟的过程。走路即是悟道。这看似简单的等号,在这个转速就是目标与价值的世界里,能够像朱朱一样,放慢脚步、慢慢走、仔细看、好好与人交互、问好、与人说话、分享食物、洄游与安居,去感受及体会周遭环境、节气与季节,是幸福,也是祝福。如同四国遍路、或是嘉明湖与不丹之旅,在这个看似追随妈祖引导的人生轨迹中,透过她的体验,我们得以重新想像一个具有时间轴线,有历史容颜,且更为丰饶的生存世界。   走路行旅,在空间中持续移动,大甲妈祖遶境进香,白沙屯妈祖北港进香,这是台湾社会相当耳熟能详的信仰活动。然而,跟着朱朱的脚步,全台湾各地与妈祖信仰有关的多元活动,从各地的艺术村进驻、调查研究计划,到各地的展览活动,从金瓜石、鹿港、澎湖、金山、野柳、嘉义、马祖,我们看到了线性时间轴之外的空间图像:这些原本设定为艺术进驻的短期停留,仔细留意,朱朱的各处停留,不是过客,而是随遇而安地融入与安居。从她的点滴描述里,以跟随妈祖信仰为引,其实是年轻世代对自身文化与历史的内在挖掘,并从中找到自身的文化认同。   像是描述在鹿港,家家户户如何准备正月初九“天公生”传统仪式的诸多细节。朱朱与朋友们决定共襄盛举,体现出年轻世代传承地方记忆的过程:“这些供品大部分是向老店、手工制作或自种为主的在地店家购买,运用当地物产,从产地到供桌,格外有意义。”这个重要的祭拜仪式,最后以鹿港的俗谚作结:“三不见:不见天、不见地、不见女人。”楼宇连栋遮住上方天空,富裕城镇道路铺面不见泥土,“不见天、不见地”,是描述鹿港街市喧嚣繁华;“不见女人”则是透露了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社会景观,而总是在路上的朱朱,挖掘文化内容,向民俗学习之际,同时也突破了传统的框架与限制。   朱朱看似在行旅中为自己的人生疑惑找答案。但文字写来,更像是提问与学习:书中出现很多关于人生生来即是学习的描述,学习接受分别与无常,学习放下,学习一期一会,学会感受。喜欢这本书规画的起承转合四个段落。从一开始的启程追寻,阐述自身的创作动能,在各地进驻停留安居所看到的世界,一直到与慈艺妈祖的远游。从出发、在路途中、归返、重新再看待自身的生命旅程。邀请读者,在时而静默行进,继而沉潜反思,有着生动人间记事,又能对话出生命共相的一段段精彩旅行中,在朱朱图文描绘的境地,把心放下,找到自身安身絮语所在。为自己设定人生目标或许有点难,起身实践更是挑战,朱朱旅途叙事教我们最重要的即是,出发,就在路上了。 ----- 自序   这本书里的故事,跨越了十五个年头。   “你有没有在听我讲话呀?”   人会想离群索居是可能的,平常可以假装很高冷,然而,身为人,说不在乎他人的倾听,是骗人的!或许能听见我内心声音的不一定是人,还有“妈祖”!没想到妈祖也听见了我的倾诉……   人生路途中,有许许多多挑战,他人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在自己心里也许承载着千斤重,我称为是人生的“功课”。   大学时代,我曾为了继续升学或是就业而烦恼,前途的未知,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而难以抉择。某日课后,信步走进新庄老街的妈祖庙,宁静的氛围让人卸下习以为常的武装。纵使神龛离我有一大段距离,拜垫长跪喃喃地跟妈祖说话:“希望您为我拨云指路,引领人生的方向。”   语毕,一阵温暖的气息,由神龛处渐渐靠近,将我环抱,霎时间仿佛褪去无明的晦暗,打开心灵的钥匙。   从此,我便踏上跟随妈祖足迹这条路。   从二○○八年至写下这篇文字的现在(二○二三年),每年一定排出时间跟随妈祖走走路。走出“舒适圈”,才发现天宽地阔。妈祖的精神感召,沿路不分你我,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涓滴奉献的心意所积累出的人情味,无分地域、种族、年龄,许多随香客平时各行各业努力,一期一会不约而同相逢在路上,分享一年来的心得,彼此照应而行。   开始参与进香之后,曾经梦到妈祖几次,而后灵机一动开始绘制妈祖画像。梦中的他是一位巨大而闪耀的金人,高耸入云,我没有看清他的样子,只留下空谷回音般的只字词组。我想这正是带领我,绘出他百变法相的契机。   我是个喜欢独处的人,在独处之余,避免闭门造车的管见,因而旅行。   走路环岛,不单单只是绕着岛屿走一圈,对我而言,像是旅行的序曲、开拓眼界的起点,在旅途中遇见各地不同的人们,默默为理想努力,正如点点星光并不寂寞。   徒步旅行时为了赶路,气喘吁吁中,常累得无法看清脚下。怀抱着对土地的好奇心,开始用更长时间进入村庄驻点,缓慢地浇灌,让人与人之间的故事饱满生命的每篇章节。   很多人问我:“怎么让心饱满、不忘初衷?”当人生面对难关无处可解时,宗教对我来说,不单只是有着敬拜的对象,而是借由仪式的过程,观照内心而自省,时时提升,这是人生的功课。若不了解自我身心的变化,更遑论周身及展望世界。   请着妈祖神尊,申请艺术驻村是什么感觉?好像很另类,如果不看成宗教行为,也许称得上“行为艺术”吧!   我就这样请着妈祖,搭飞机、高铁、台铁、船运,去过台、澎、金、马各地。出门在外有没有不方便的地方?我想着妈祖出门也要维持一定的庄严,即使以有限的一人之力,也不让他单独在座位上,出发前要做好抵达目的地才能松懈的准备,比如上洗手间。   抱持着对未知事物的新鲜感及好奇心,以及仿佛与生俱来的适应能力──“妳好像很容易可以融入大家。”曾经有朋友这样评论到──就这样一次次出门远行,曾经背着妈祖登上“天使的眼泪”嘉明湖、百岳中的向阳山、三叉山,最远飞抵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小国不丹,最北则是踏上日本四国,追寻空海大师足迹,进行为期将近一个月的遍路自助旅行。   以四国遍路的“御朱印”为发想来环游台湾的概念,被我运用在妈祖画册《作度人舟》中。妈祖跟着我的创作、旅行计划,去过好多地方。“周游列国哦!”曾经有位初次见面的通灵老师,见到妈祖的第一句话,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这样说道。   日本对文化路径脉络叙述及活动整体规画的完善,而流传千年至今。台湾的妈祖活动则与地方发展渊源极深,名列许多项国定民俗及无形文化资产。二○二○年起,我将绘制的妈祖图像,结合每年、定期举行活动的农历日期,订定主题推出《台湾妈祖历》,不仅督促自己创作新作品,也持续记录隐藏于街头巷尾的妈祖故事,他们可能不是全国知名,但具有守护一方的代表性,步履间呈现专属于台湾的妈祖印记。   从感觉被在乎,一直到他为我指点了一条人生道路。我曾在二○一四年自费出版环岛游记《乃境:朱朱的徒步环岛记事》,记述跟随妈祖进香、环岛旅行的故事。后续几年中,依着时序到各地驻村,遇到更多人及故事,转眼十年过去,累积了更多能量,生命越长话越多,絮絮叨叨上万言。我曾一度觉得心境如同往昔,不过在潜移默化间,思虑更周延、心态也成熟许多。   某天午后,我传消息给编辑小欧,提及出版本书一事。与小欧结识于一场旅行者讲座,她行走追寻空海大师足迹的日本四国遍路,我则是徒步环台寻访妈祖圣迹的行者,台日对照,走路的人应该彼此心有灵犀吧,心中这样想着。出版计划很快谈定,不过梳理这十五年的心情故事,才是苦恼的起点。   回想许多情节,原来当初没想通的事情,早已在一步一脚印之间完成。毕其功于一役地写下这本《与妈祖同行:艺术家朱朱的信仰生活实践记》,我想整理人生旅途上,留下雪泥鸿爪的片刻,在十年、二十年后,还有值得咀嚼、回味的故事。从跟着妈祖旅行到妈祖跟我一起旅行,各地结了善缘,积累丰富的生命厚度,是当初与他喃喃聊着心事的我始料未及的。   “是不是遭遇了什么大挫折而依凭信仰?”曾有人这样问我。   跟着妈祖走路进香进而徒步旅行、各地游历,以知行合一的方式,为自己留下生命历程的纪录,不只是信仰,还有来自对海洋及土地的情感,期待广结善缘、见多识广。但事实上,世俗的烦恼还真不少,有时候旅程刚出发,就烦恼钱从何而来呢?   苦过、痛过才知道珍惜,在这条路上我并不孤独,辛苦也要继续往前走。向往理想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眼界开阔,便不会再为生命的一时困顿所羁绊,安业乐道,虽无大富大贵,充实地前进着,是一份资粮与宝藏,收存在生命的存折中。   人的一生能走多远,遍万里之遥只为跨尽天涯,找寻路径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得到答案,欣赏随遇而安的一片风景,另辟蹊径,也许是豁然开朗的契机。   无来、无去,无代志。人生确实苦了点,放空烦恼需要时间学习,提得起、放得下,最简单的回答无非是,“追随了他,学习放开烦恼;有了妈祖的倾听,我愿与妈祖分享我的生活、我的心。”   有人问我:“妈祖没有生育,怎么可以称为圣母?”   “妈祖,是拥有不论作为神职本身或是信众,不分性别、年龄,同体与共慈悲心的集合名词。”我说。   “得之于人者多,因而谢天。”感谢妈祖为我带领人生的路,作我的“天”。   人生在世,一期一会。从向往外国的美景,到走进台湾的文化脉络、自我呢喃的内心风景,“灵山只在汝心头”,当下即是,不用再向远方追寻。   谨将本书献给全天下的父亲、母亲,以及拥有拯济仁心的男男女女。 ----- ISBN:9991130325013 丛书系列:Mark 规格:平装 / 272页 / 14.8 x 21 x 1.45 cm / 普通级 / 单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湾

商品信息

商品材质
制造方式
机器制造
商品产地
台湾
库存
10 件以上
商品排行
No.44,595 - 风格文具  |  No.879 - 刊物/书籍
商品热门度
  • 被欣赏 1,639 次
  • 已卖出 1 件商品
  • 共 9 人收藏
贩售许可
原创商品
商品摘要
朱朱透过文字重新梳理这十五年来与妈祖同行所见的风景,踏过的土地、遇见的人、交织的故事,彰显了信仰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命实践,绵延而扎实。

运费与其他信息

商品运费
付款方式
  • 信用卡安全加密付款
  • Alipay 支付宝
  • AlipayHK 支付宝香港
问题回报
我要检举此商品

购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