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 | 悠然
典故出处与原文
《大智度论》卷第九:“一切诸法如幻化,佛智清净无诸想,心无所住则得解脱。”
经典背景与作者介绍
《大智度论》是龙树菩萨于西元2–3世纪间所着,被誉为大乘佛教空性思想的奠基之作。本论以〈般若波罗蜜多经〉为主题,阐述如何以智慧超越烦恼,体证究竟的解脱之道。龙树主张“智慧不住于相,慈悲融于世”,此论深远影响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与唯识思想的发展。
白话翻译与哲思
万法皆如幻影般生灭不定,唯有佛的智慧清澈无染,不执着于任何念想。若能让心安住于无所住,便能从烦恼中自由,达到真正的自在与解脱。
这便是佛家“悠然”的根源──非刻意造作的静止,而是内心超然的澄明与通透。
设计诠释
《悠然》这款设计,以水月观音为主景,静坐于苔间石畔,左手轻拈,右膝曲倚,展现柔和而宽广的慈悲气度。其姿态源于宋代观音雕像中常见的“自在观音”坐姿,象征观音虽入世救苦,却常住于般若之境。
圆钵内白石如净土,绿苔如慧根自然生长,一如清心静坐时,内心自然涌现的平和与光明。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3984835921_c75640cc93_b.jpg
本草岗木 ✦ 一景一意,敬自然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颗苔玉都是一段自然奇迹的见证,它们的美妙来自于自然生成和自由生长的不可控制。这些苔藓球上的植物,从凤尾蕨到天胡荽,小叶冷水麻到铁线蕨,每一颗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无法复制,无法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像雕塑风格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印度的贵霜帝国或笈多王朝的雕塑风格强调女性化和肢体的柔美曲线,这与印度当时的审美观念有关。因此在早期佛像中,观音常常被描绘成充满慈爱与柔美的形象,这些特征后来也影响了中国早期的佛教雕像,尤其是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佛教雕塑中,可以看到这种对女性化曲线的强调。
| 尺寸 |
盆身直径16.8cm,内口径13.5cm,高5.5cm。
| 内容物 |
天然苔玉壹或两颗:可与设计师联系依照片挑选或由设计师选配出货。
介质:轻泡炼石、培养土及赤玉土
铺面石:可挑选(黑檀石,白玉石,白砂、黑色或红色火山石。)
附赠竹木托盘。
| 照顾方式 |
保持明亮照明8小时 / 天(基本愿读明亮度)。
一天三次浇水或喷洒,保持杯内湿度。
浇水请使用过滤水(饮用水),勿使用自来水。
亦可用腰水方式养殖,但须把苔玉下半部埋入石头中。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3344332855_9a706129c5_b.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3344206084_8807b31b8a_b.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3344332880_74c2aef97d_b.jpg
|售后服务|
我们提供苔藓生态盆的维护服务,自家作品享专属优惠:
2025年后购买享首次免费修补,所有老客户皆享半价维护。
若想升级场景,也可申请“旧缸换新缸折抵方案”。
详细内容请见维护服务专页说明。
https://www.pinkoi.com/product/b3t7cyeR
商品介绍
商品信息
运费与其他信息
- 商品运费
- 付款方式
-
- 信用卡安全加密付款
- Alipay 支付宝
- AlipayHK 支付宝香港
- 退款换货须知
- 点我了解设计馆的退款换货须知
- 问题回报
- 我要检举此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