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sCCwilm7Aik
易经四圣人
1 伏羲 《易经》的创始人。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2 周文王演六十四卦 周姬昌(周文王 )是商纣王时期周方国的领袖。被纣王 囚于羑里(河南孜阳)。周文王被囚后,每日 埋头研究八卦。被囚七年,他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创造了后天八卦,组成了 六十四卦。
3 周公,名姬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辅佐周国三代国君的大功臣。 撰写了《易经》的爻辞”。 易经中的许多内容就是以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的。 奠定了《易经》的礼乐观。奠定了中国早期的礼乐制度,促成西周社会的稳定及和谐。无不体现了《易经》“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的仁义观。正是周公的仁德和礼乐,奠定了《易经》“厚德载物”的道德风范。
4 孔子 撰写《易经》十翼,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并将《易经》列入六经。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源之一,启发了儒家与道家两派思想,深入了日常生活的思维与决策模式,儒家往往以正面的态度看待对于修身养性的应有态度,道家则以更为宏观的进退之道,启发个人对生命当下的自在孜顿之道。
哲学是自我提升,宗教是集体提升。
大家都说:易经是群经之首,可是,有谁能把为什么是群经之首的理由完整地说出来。
不能否认,易经经过四圣的演化,(虽然,这不一定正确),的的确确呈现了完整而严谨的东方哲学式的论述。其内容令今人不敢仰视,据我所知,曾来没有人敢于挑战其说法,因为,你要有异议的话,你必得先消化它,读懂它。于是乎,千千万万人,包括古今中外,
多少人投身其中,至今,没人敢爬出易经的漩涡上岸说完全掌握易经了。更不要说能自如的使用易经运用易经。
设计师幼学古文,服役期间,尝以排卦解同袍疑惑,从不曾以此谋私利。
55岁退休后,再拾起早年兴趣,结合细木作工艺,制作此一排卦治具,发愿以近乎成本价,以飨同好,以推古文之美。以端正正确之易经义理之精奥。童蒙易经之书(148P)是设计师近40年之读书心得。参照各家着作内容,加以消化内化后,演示各卦合理之论述。
《易经》就是一本研究宇宙世界变化的书,我们应当以科学的眼光去认识《易经》。为了占卜,我们不能故弄玄虚,用"天机不可泄露"之类的说法去神秘化《易经》。我们在占卜时候,得出的卦象是随机的,如果样本量足够多的话,占到64卦中的任何一卦的概率是无限接近与1/64的。在个体的情绪、意识、思维甚至某个体等微观层面,这属于非决定论的范畴,占卜得到的结果可以用概率论的思想去解释,它并不完全是事物现在或者将来的状态,我们自然就不能完全按照卦中描述的状态去做决定。依据微观世界的测不准原则,我们是否就可以认为《易经》就完全属于非决定论呢?回到波尔和爱因斯坦的非决定论之争,在宏观世界,《易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科学宿命论。如果我们将《易经》中的64卦,看作是为我们在宏观世界所设计的模型、方程、公式,是智慧、谋略、指南,是无数先贤对我们的警示和忠告,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易经》中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