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座城市产生二次相遇的熟悉感
今年秋分之际,迎接人生第一次的海外家族旅行,我首选第二次前往的京都。
许多人选择与家人旅行京都,是因为历史厚度、无微不至的服务,或因岁月历练,正好能读懂职人工艺的精巧内敛。而我意外地在秋天正式来临的日子,带着人生首度来访京都的父母,感受昼夜时间长短相等的舒适,与枫叶尚未染红、交界于橘绿之间的暧昧时刻。跟着我毫无刻意安排的地图,到熟悉的寺院,虔诚地打声招呼;在前往心之所向的咖啡厅前,驻足停留在没有名字的日常饭团店,与附近居民一起排队,挑选热腾腾的手工饭团作为早餐;来回在市场里替晚餐打理菜色,和爸妈在民宿榻榻米的客厅中,喝杯啤酒、吃口腌渍小菜。
没有人挤人的名胜景点、没有观光客必吃的人气料亭、没有塞满时间的行程,虽然是父母的第一次京都,却是我理想中的“二度目京都”。还有一丝观光客的新鲜感、还没成为老饕的京都通,比起年轻时的走马看花与无法消费,30至40岁左右的年龄,已经可以买下艺术家的陶艺品、也刚刚好累积适合自己的品味、懂得在餐厅里点一杯喜欢的酒、在去过的行程中,不会有“这里我已经去过了”的重复感,反而是“阿,我再次来了”的熟悉感。在千年京都面前,我们都还是稚嫩的灵魂,无论来访多少次,成为京都达人前,或许都还是算“二度目”的等级吧。
夹带着一期二会的心,《秋刀鱼》暌违7年再次制作京都主题,放下想摸透京都显学的压力,编辑部回归本质,替一次以上、多次未满的京都旅人,探究不一样的街景地图,以漫步、单车,与远足三种节奏往外走一点,踏进当地人的时光里。而作为第二次拜访的理由,还有与当地好友相见的必须:本期与京都文化媒体“ANTENNA”合作,在主理人堤大树的引领下,我们认识了驻点、移居,或是土生土长的京都创意人,在他们开立的空间里,感受京都文化流入当代血液的变化型,活用文化底蕴留下的养分,让老京都用新步伐走向未来。
有趣的是,外地人们对京都总是又爱又害怕,爱的原因有上百种,怕的总是自己不懂“里京都”的各种规矩。同样由ANTENNA编辑部挑选,邀请5位京都在地人出题的“京都通检定”,细数许多“你不知道的事”,原来独立书店付现比刷卡好、音乐人最常去的中华餐厅是“龙门 本店”,还有京都店员很擅长记住顾客的脸⋯⋯, 这些京都“内梗”,让京都人自己来说。
年初入春的〈东京99〉特辑获得广大回响。入秋后的微凉,用〈第二次京都〉让这座古都自己说话。无论你是东京派或京都派,都适合以再访之姿,和一个城市产生“我回来了”的羁绊。
商品介绍
商品信息
运费与其他信息
- 商品运费
- 付款方式
-
- 信用卡安全加密付款
- Alipay 支付宝
- AlipayHK 支付宝香港
- 退款换货须知
- 点我了解设计馆的退款换货须知
- 问题回报
- 我要检举此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