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手工制作独特关系,网状深浅会不太一样,下单前请务必注意!
如因个人喜好退换货,将全数由买方负担运费 / 手续费,换货商品需保持全新,无使用痕迹及毁损。
在维基百科上,是这样定义茄芷袋的:
“台客袋,原名加志(台罗:ka-tsì,音似“ㄍㄚ ㄐㄧ”),又称加荐仔、茭荐仔、茄芷袋、复古袋,是台湾的一种有传统风味的手提包,上边比下边略阔,可作书包、文件包或手挽包使用。名称源于日语“かぎ编み (kagiami)”,意指其编织的手法。茄芷袋相传起源于台南市后壁区菁寮里,最初由兰草手工编织而成,被称为草袋仔,随着台湾的工业化,后来改为使用尼龙网布制作的半透明手挽袋。”
一直以来,对于这个提袋到底该如何被称呼,说法不一。目前台湾的政府单位及民间机构,大部分都以“茄芷袋”作为主要名称。然而,网络上也曾有过这样子的讨论,有人提出“葭苴”(jiā-jǔ)才应该是正确的名字。因为“葭”字代表初生的芦苇,“苴”字则代表古时衬在鞋里的草垫,这两个字也才与最原始制作茄芷袋的原料—兰草,有所关联。而“茄芷袋”不过是取它的谐音,方便阅读与书写。
在国外,日本人称茄芷袋为“渔师バッグ”,意思是渔夫使用的袋子。据说是因为茄芷袋的材质,与渔夫使用的网子相似,故有此称;而韩国人目前称它为“대만 전통 가방”,为台湾传统袋子的意思;英文则是取台语的发音,以“KA-TSI”为名。然而,不管它的名称是什么,茄芷袋作为一个台湾人的常民物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扮演着一个低调朴实的角色。
源自台南市后壁的无米乐社区,因纪录片“无米乐”而声名大噪的乡间小村,透过纪录片活络观光,其中茄芷阿嬷工作坊,更为红蓝绿三色茄芷袋注入新生命,运用在地元素提升社区的文化价值。
茄芷阿嬷工作坊借由灵活巧手,将茄芷图腾翻转为各式小物,例如:随身收纳零钱的三角包、环保水壶袋、环保便当袋...等等,编织的材质十分轻巧,耐重实用,107年,台南市政府选用茄芷阿嬷工作坊的台湾茄芷包作为国庆日发送,提醒我们不忘古老智慧的重要性。
拉链与茄网颜色,因手工制作关系,深浅都不太一样,
现货颜色拉链皆为浅色,如浅红、浅绿、浅蓝!
➤商品信息:
款式:复古三角立体收纳包(红/绿/蓝)
材质:PE塑胶
尺寸:三角边长11cm
产地:台湾设计制造
商品介绍
商品信息
运费与其他信息
- 商品运费
- 付款方式
-
- 信用卡安全加密付款
- Alipay 支付宝
- AlipayHK 支付宝香港
- 退款换货须知
- 点我了解设计馆的退款换货须知
- 问题回报
- 我要检举此商品